12月15日,2018橋梁發展科技創新大會首次在深圳召開,吸引了國內外橋梁設計、建造等多個領域的院士、大師和業界精英千余名參會。本屆大會由深圳地鐵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橋梁》雜志社聯合主辦,是目前國內橋梁領域規模最大的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交流活動。大會此前已成功舉辦數屆,此次為首次在深圳舉辦。
13位院士齊聚深圳“論道”橋梁技術創新
目前,中國在橋梁設計、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制造等領域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此次大會特別結合橋梁產業發展重點和趨勢,以“科技成就品質工程,創新驅動橋梁發展”為主題,在為期三天的時間里,設置了13場會議活動,包括主題大會、分論壇、科技創新大賽、年度十大人物頒獎以及“深圳前海自貿區景觀橋建設”技術參觀。
據悉,本屆大會不僅陣容強、規模高、內容新、項目精,還實現了產學研的大跨界,聚集了國內外橋梁領域設計、施工、監理、科研以及管理的13名院士、專家,屆時,將針對新一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圍繞城市橋梁設施建設核心技術創新與裝備智能制造及產業化發展等熱門話題集中開講、深度對話,全面提升我國橋梁行業的建養水平和整體安全水平。
會議期間還同時舉辦了改革開放40周年創新成就展,來集中展示中國橋梁設計、建設、材料、設備、科技、維護等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及新工藝。
橋梁已成為中國新“名片”
“縱觀世界橋梁建設史,上世紀70年代以前要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而到了21世紀,則要看中國?!边@句話在世界橋梁建筑領域廣為流傳,如今正成為中國橋梁基礎設施大發展的一個注腳。
近年來,中國橋梁建設不斷打破世界紀錄,中國橋梁科技震撼世界。
記者了解到,中國現代橋梁總數已達86萬座,其中公路橋梁80萬座,鐵路橋梁6萬座,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居世界第一。技術難度創下世界紀錄的橋梁,大部分由中國建造,它們在高度、跨度和平穩性等方面世所罕見。
“實際上,中國橋梁震撼世界,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其次是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但關鍵在于科研技術的長期積累與創新成果的勃發。”陳宜言設計大師介紹,在理念上,中國橋梁人在技術、工藝、裝備、材料和美學上緊跟國內外學術前沿和熱點,善于學習創新,緊扣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在大跨度公鐵橋梁設計、研發、試驗和應用中屢創佳績,也讓橋梁成為一張中國的新“名片”。
科技創新助推深圳橋梁 “強跨越”“高顏值”
科技創新在橋梁領域的應用,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以深圳橋梁為例,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提高科技含量,不僅能節約人力財力成本,還能推動城市建設從粗放低效向精細機動的治理升級。
“可以說,科技創新不僅讓橋梁跨越能力更強、結構形式更具美感,還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活力。”陳宜言設計大師告訴記者,如深圳市政院創新性地利用SPMT模塊車完成了深圳市崗廈北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彩田立交鋼便橋的架設。這項工程是我國首次采用SPMT模塊車架設城市橋梁,把原本7天的工期縮短為14小時,節約了成本,還使架橋過程對城市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
此外,深圳市政院還設計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全組合結構橋梁——深圳北站(彩虹)大橋。如今,它不僅是深圳橋梁領域的代表作品,還成為了深圳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識之一。
“建設一個更加多元而豐富的城市需要科技的助力。我相信,本屆大會將給深圳市橋梁、地鐵等基礎建設帶來更先進的技術理念和更寬廣的思路,助力深圳以更高的速度和標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标愐搜栽O計大師表示。
相關鏈接:【專家觀點】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 胡希捷:
中國交通在基礎設施規模、運輸服務質量、技術裝備,以及發展理念轉變、體制創新、市場化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在世界交通運輸史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和“中國模式”。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鄧文中:
橋梁工程師的責任是在滿足安全和實用的前提下,在業主經濟允許的范圍內,設計一座最美麗的橋梁!世界事物在變動,新的理念、新的材料不斷面世,橋梁創新的機會很多!
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前主席Klaus H.Ostenfeld:
未來國際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的發展方向會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民生要求的制約。因此新時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適應可預見的運輸模式的變遷,包括車輛自動化和新交通方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 吳志強:
未來的橋梁與城市智慧交通的科技離不開人工智能的運用。新一代人工智能城市以大數據庫工具“城市樹”為支撐,以機器學習技術對城市模擬系統“City Go”進行訓練,研發了人工智能城市規劃的九大推演工具。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 朱永靈
分享了近9年建設的港珠澳大橋項目概況、取得的成果,主體工程建設經驗,并和大家交流了港珠澳大橋建設實踐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啟示。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宜言
“可持續發展”是本世紀的一個重要命題,在橋梁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橋梁工程師不僅是項目的規劃者、設計者和建造者,還應當是全壽命的經營者和維護者;要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到橋梁規劃、設計、施工、使用、拆除的全壽命周期內。同時,橋梁工程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注重橋梁的建筑風格及橋梁的裝飾與所處環境的協調,使每一座橋梁成為美化環境、給人民帶來歡愉的藝術品,讓市民滿意。
大會現場
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胡希捷講話
公司董事長陳宜言設計大師作報告
國內外院士、大師及橋梁專家作報告
公司董事長陳宜言設計大師接受媒體采訪